人丑就要多读书,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不懂呢 (*`皿´*)ノ

十分具有先见性的书记,如今我们面对的文化枯萎,正如其中所描述的那样: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/让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。

看一位大师在清华园的日记,不免感慨,原来大师在年轻的时候,也有这般普通人的烦恼。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,季的大学生活,虽然有逃课、打牌、看女子篮球(大腿),却也花了大把的时间在读书、钻研写作、研究专业知识上,这想必是为其日后的学术成就,埋下了坚实的基础的。另外,对我来说,更有意义的一点,大概是读完书之后,让我再次拾起了写日记的习惯。引用书中序言的话,“日记是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。以后看起来,不但可以在里面找到以前的我的真面目,而且也可以发现我之所以成了现在的我的原因”。

过去的半个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,而过去的十年,在我看来,可以被称作大数据时代。网络的普及、计算机储存性能和运算能力的提升,让数据称为了如今最廉价,但也最有价值的物品。在我读这本书之前,对于数据想到最多的是用来训练AI的数据集。然而,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,我意识到数据已经或即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,数据分析这么学科,将在不远的将来,发挥巨大的作用

从高中时候就想要阅读的一本书,但是读完之后却觉得有些失望。虽然被誉为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必读经典,《乌合之众》其实有许多站不住脚的论点,而且还有不少在如今看来无法被原谅的种族主义、性别歧视主义观点。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本充斥着偏见、歧视的书,被这么多人推荐,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。我读完书后翻阅了一些书评,才了解到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第一次提出“群体是愚蠢的”这一观点。无论是历史中的一众人民运动,还是如今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网络节奏,似乎都在印证着群体的盲目性。

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,从没想过手账可以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起到如此大的作用,也是在读完了这本书之后,在真正开始考虑用手账来为我的生活记下一些东西

读完《人类简史》后读的,个人感觉比前一本有意思

可能是因为翻译的缘故,读起来实在有些晦涩,以至于最后成为了我睡前的“催眠神器”

在高中语文老师安利下看的书,这本书带着我回忆了东坡先生从幼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。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,林语堂当时写《苏东坡传》的时候都是用英语写的,有时间真的很想去读读原版,看一下宋词用英文是如何表述的

好久以前读的书了,很多细节都不记得了,唯一还有印象的大概有三件:哈桑对于阿米尔的忠诚、阿米尔对自己的救赎,以及那句“为你,千千万万遍”

第一部读来觉得还可以,第二部读完相当震撼,第三部读完感觉有些烂尾(或许还是我的欣赏水平还不够吧)。不管怎么说,三体三部曲确实是中国科幻届的里程碑,刘慈欣用自己的硬科学和生动的叙事,向我展现了在威胁之下人类社会将会如何发展,“黑暗森林”法则亦是魅力无穷。

读书那会儿,杨绛的简介开头还是(1911- ),杨绛在《我们仨》里回忆先生和女儿。等到我高中毕业,杨先生的简介变成了(1911-2016),变成我们在《我们仨》中回忆他们仨

值得一看,但絕非出彩,純粹是一本用來打消時間的休閒故事匯,讀完之後,其實得不到太多的營養